蘋果樹修剪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:
1、樹形選擇不當:
近幾年,果樹栽培方式已由過去的高、大、稀栽培,轉變為矮、小、密栽培。稀植樹和密植樹在選擇樹形和樹冠管理方面,都有很大差別,應區別對待。有的果農對密植樹仍然按稀植樹形培養,沒到結果期就枝頭相接,全園郁閉,影響光照,花果少,產量低。
蘋果苗密植樹和稀植樹必須選用不同的樹形。株行距大的,如4×5m,要用基部三主枝疏層開心形或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層形等。行株距小的,如3×2.5 m、2×2m,可選用基部三主枝改良紡錘形、細長紡錘形,小冠疏層形等樹形。
2、只重視冬剪,忽視夏剪:
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,過去稀植的蘋果樹,只進行冬剪,很少進行夏季修剪。大多數果園根本不進行夏剪,致使生長季蘋果樹苗無用的既浪費營養又影響通風透光,導致內膛枝不易形成花芽,內膛結果少,果實品質差。修剪必須冬、夏配合,方能做到樹體結構穩定,生長結果正常。
夏季修剪具體措施有:①花前復剪。待花芽識別后,疏剪過多的花芽,以集中營養提高坐果率。②抹芽。抽梢初期進行抹芽除梢,能節省營養的消耗,利于其他枝條生長。③環剝、擰梢、拿枝。對旺枝進行環剝,壯梢進行擰梢,為促進新梢提早成熟進行摘心,對角度小的2~3年生枝進行拿枝,新梢頂芽形成后進行拉枝,疏除遮光的密集枝等。
3、修剪不合理,技術措施不當:
有些果農不掌握修剪依據,修剪時不根據品種、樹勢、樹齡、環境條件等確定修剪方法,而是所有的樹都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修剪。不管是骨干枝還是輔養枝,臨時性枝還是永久性枝全都同樣對待。修剪應依樹勢、依品種等區別對待。一般強旺樹要用減勢修剪法通過環剝控制樹勢,采用多疏少截緩勢修剪的措施。勢弱樹修剪,要采用助勢修剪法。修剪時要保持骨干枝的生長優勢,適度短截,少疏枝,不疏大枝,少留花果,多用輔養枝結果。幼樹修剪著重培養樹形,建造骨架,促發壯枝,要采用適度輕剪的技術措施,利于擴冠成形。初結果樹修剪時以鞏固樹形培養結果枝組為主,要采用促控結合的技術措施。盛果期樹修剪是以穩定樹勢和更新復壯結果枝組為主,大小年樹要區別對待。稀植樹在修剪時以個體為主,強調培養樹體骨架,培養足夠的骨干枝群,培養不同類型的結果枝組,重視冬季修剪,疏、縮、放同步進行。而密植樹是以群體為主,培養樹體骨架,沒有稀植樹那樣嚴格,培養結果枝組也比較簡單,多以單軸枝組為主,蘋果樹密植樹強調早結果,早豐產,提高單位面積產量。重視夏剪,用夏剪的技術措施,如擰梢、拉枝、拿枝、環剝等措施,促進營養的積累和形成花芽。冬剪則以疏、放為主,很少短截。
4、大枝過多,主從不分:
大枝過多,主從不分是由于幼樹期和初果期為了早結果和多結果,修剪時輕剪長放、多留枝造成的,隨著樹齡的增長和樹冠的擴大,該疏縮的枝沒能及時疏縮,骨干枝和輔養枝又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修剪,致使骨干枝和輔養枝無法區分。
要想改變這種局面,首先要區分開蘋果樹骨干枝和輔養枝。修剪時對輔養枝要一律回縮,要根據枝條的長勢,對骨干枝的影響程度以及著生枝條分布情況,回縮到適當部位。對輔養枝修剪,應本著疏強枝,留弱枝,截中庸枝,以培養結果枝組。要多用輔養枝結果。輔養枝要逐年回縮,直至疏除。對骨干枝修剪,要采用助勢修剪的技術措施。要保證骨干枝的生長優勢,領導枝適度短截培養壯枝。盡量少疏枝,不疏大枝,少造傷口。要疏除與領導枝發生競爭的枝條,主枝要少留花果以助長勢。這樣就能改變蘋果樹苗大枝過多、主從不分的局面。
5、樹體上強下弱,外強內弱:
由于修剪時短截過多過重,即常說的“剃平頭”,造成“冒條”,使樹體發枝過多,生長過旺,長枝多,短枝少。連年用此法修剪,使上部枝和外圍枝越來越多,生長越來越旺,而下部枝和內膛枝越來越弱。外圍郁閉,內膛無光,致使膛枝很少,即使有枝也難形成花芽,容易造成適齡不結果。
要想改變這種局面,首先要回縮蘋果樹大輔養枝,回縮到弱枝處。該枝上著生的枝條要全部保留,培養結果枝組。外圍枝要多疏多截,適量放。對上部強主枝的修剪,要采用減勢修剪的技術措施。對背上直立枝、強旺枝、競爭枝要進行疏剪,延長枝適度輕剪,改用中庸枝做領導枝,要拉枝開角減緩長勢。疏剪強枝下部中心干上的輔養枝,也能起到抑強促后的效果。對與延長枝發生競爭的枝條,要一律疏除,再疏除過密枝。要用疏枝回縮的措施,打開光路,增加內膛受光面積,增強光合效能,促進營養積累,利于內膛枝形成花芽。
對下部弱主枝的修剪,要采用助勢修剪蘋果苗的技術措施。要抬高枝頭,適度短截延長枝促發壯枝,要多截少放,適量疏,少造傷口,少留花果以助長勢。強枝和弱枝做不同處理,就能改變上強下弱的局面。